近年來,海原縣樹臺鄉大嘴村生榮農機專業合作社依托當地馬鈴薯種植優勢,進一步拓展加工產業鏈,逐步形成集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合作社,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。
近日,走進生榮農機專業合作社粉條生產車間,馬鈴薯的香氣撲面而來,工人們分工協作趕制訂單,經過打芡、拌粉、漏粉、冷卻、撈粉等工藝后,雪白光滑的馬鈴薯粉條順利上架,然后進行冷凍晾曬……這種人工制作+機械化生產方式,既保留了粉條原有風味,又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“我們合作社種植基地今年收獲馬鈴薯4000多噸,計劃加工馬鈴薯8000多噸,其余都是從附近村民家中收購來的。”該合作社負責人黑玉國說,此舉既解決了企業生產原料問題,也解決了村民銷售難題。
據介紹,生榮農機專業合作社現有大型農機具50余臺,建有馬鈴薯和秋雜糧繁育基地近萬畝,為當地農戶提供耕、種、收和化肥種子購銷等一條龍專業化服務,成為當地群眾的土地管家。大嘴村村民薛得龍說:“我們把家里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,我們兩口子在馬鈴薯基地和粉條廠打工,一個月穩定收入八九千元。自家種的土豆也全部賣給合作社,一年收入10多萬元。”
近年來,生榮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種植、加工和銷售模式,讓當地粉條走向更廣闊的市場。目前該合作社產業鏈帶動當地穩定就業50余人,提供季節性就業人數200余人,每年為當地群眾新增勞務收入300余萬元。
“我們將在拓寬市場、增加銷路、提高效益上持續發力,力爭把咱們村的綠色健康粉條打出品牌,打出知名度,讓更多群眾增產增收。”大嘴村黨支部副書記馬曉杰說。(全媒體記者 馬彥軍 劉立濤 范本哲)